设计师必备生产力神器:AMD锐龙线X首发测试

发布日期:2025-08-01 00:50:44     文章作者: 扣具系列

  AMD在COMPUTEX 2025上正式公开宣布了Zen5架构的AMD锐龙线X系列处理器,其中针对企业用户的AMD锐龙线WX系列已经正式发售,而面向HEDT和内容创意设计工作站的9000X系列,也终于在7月30日迎来了性能解禁,并会在7月31日正式发售。已经强到没对手的锐龙线程撕裂者系列这次会给我们大家带来什么样的震撼呢?相信高性能计算用户、发烧级玩家和专业设计师都非常关心它的表现吧,那么现在就随我们来一探究竟。

  线程撕裂者(线程撕裂者)系列能够说是AMD历代处理器产品中的传奇,从初代的锐龙线X到上代锐龙线倍;PCIe带宽也提升了3倍。并且在这样的进化过程中,将对位的竞品直接挤出了历史舞台,在这一个市场中达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

  最新登场代号Shimada Peak的锐龙线架构,同时在SoC部分也进行了升级。内存部分,它支持最高8通道DDR5 6400内存,总带宽可达410GB/s,甚至还能支持内存超频到DDR5 7000+水平;主板部分,依然兼容现有sTR5平台,支持AMD PRO技术;I/O部分,同样最多提供128条PCIe 5.0通道,但得益于SoC的改进,PCIe带宽也得到了提升。综合来讲,锐龙线系列的重要卖点就是IPC相对上代提升16%、支持512bit数据通道满血AVX512、最高支持8通道DDR5 6400内存,同时在AI&ML应用中还获得了高达25%的性能提升。

  具体产品规格部分,我们之前的文章也介绍过。这次的锐龙线程撕裂者新品分为PRO 9000WX系列和9000X系列,其中锐龙线WX系列最高规格方面相对9000X系列更高,一共拥有6款型号,TDP都是350W,与上代保持了一致。不过,这一代锐龙线WX系列的最高加速频率都是5.4 GHz,可见4nm Zen5架构在体质和电气性能方面确实更为强悍。接口方面,这一代线程撕裂者依然使用了sTR5,因此能兼容WRX90和TRX50主板,上代线程撕裂者用户都能够无缝升级。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WRX90只支持PRO 9000WX系列,而TRX50可以同时支持PRO 9000WX和9000X系列。

  当然,本次测试的主角是锐龙线X系列,这个系列主要面向HEDT和创意设计工作站用户。锐龙线线线线程的AMD锐龙线款型号与核心数量相同的AMD锐龙线WX系列拥有同样的频率、缓存、PCIe版本、TDP设定与主板接口标准,只是精简了针对企业用户的AMD PRO安全技术。此外,由于只能搭配TRX50主板使用,它们最多支持4通道DDR5 R-DIMM内存。我们拿到的,正是AMD锐龙线X和AMD锐龙线X。

  具体规格部分,AMD锐龙线线MB;AMD锐龙线线MB三级缓存。这两款处理器都内置了92条PCIe 5.0通道,其中88条可供使用;默认都支持DDR5 6400规格的R-DIMM ECC内存;TDP也都是350W。当然,它们也支持PBO,包括曲线优化与曲线塑形,让用户都能够挖掘更多的性能潜力。

  从CCD/IOD的布局来看的话,其实AMD锐龙线系列与上代相比也是有明显变化的。你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最多12个CCD/96核的版本还是最多8个CCD/64核的版本,CCD排列的方式都有所变化,而新的排列方式更有利于优化核心之间的延迟。此外,以我们测试的AMD锐龙线核的AMD锐龙线个CCD,但它仍然拥有全部的8个CCD,多出来的CCD作用是保证电气平衡。最后,散热器部分,它们都可以使用TR5扣具散热器,处理器包装盒中也附带了对应的扣具,可以支持绝大部分Asetek方案水冷散热器。

  本次测试,我们收到的AMD锐龙线X套装包括两颗处理器、一块华硕Pro WS TRX50-SAGE WIFI主板、一套芝奇T5 Neo DDR5 6400 32GB×4 R-DIMM内存套装、一款SilverStone XE360-TR5水冷散热器和一块Crucial T705 1TB SSD。

  Pro WS TRX50-SAGE WIFI是华硕专为AMD锐龙线系列打造的工作站主板。它配备了强悍的36组处理器供电模组,并且支持双电源供电模式,为用户打造高性能工作站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主板的VRM部分具体来看采用了(18×2)+3+4+4的供电模组,可以轻松满足上千瓦的供电需求,让AMD锐龙线程撕裂者处理器能够在解锁功率限制或是启用PBO超频的情况下释放全部潜力。此外,MOSFET与电感元件上配备了挤压工艺打造的铝制散热片与隐藏式热管,并加装了两个VRM散热风扇,大幅增加了散热效率,保证了VRM电路高负载工作的稳定性。为了提供充足的电力,主板支持双ATX电源供电,板载PCIe辅助供电接口,面对最多96核心的AMD锐龙线程撕裂者处理器与顶级显卡同时满血释放性能也毫无压力。

  内存部分,主板提供了四条支持ECC的R-DIMM DDR5内存插槽,最高支持1TB容量,并且支持EXPO和内存超频,让用户可以挖掘更多内存性能。

  PCIe扩展部分,主板提供了三条PCIe 5.0×16插槽与两条PCIe 4.0全长插槽(×4+×16),充分满足工作站用户扩展多GPU和其他功能卡的需求。特别适合需要使用建模、仿真和渲染应用的用户。

  存储扩展部分,主板板载了三个M.2插槽,其中两个支持PCIe 5.0×4,一个支持PCIe 4.0×4,满足专业设计师存储大容量素材的需求。此外,主板还提供了SlimSAS接口,可以连接工业级SSD、服务器与网络设备。

  I/O接口部分,主板提供了20Gbps的USB前置扩展插槽,还支持Quick Charge 4+快充(27W)、后置I/O面板则提供了1个20Gbps Type-C接口、6个10Gbps Type-A接口,足以满足用户连接高速USB外设的需求。当然,主板上也提供了USB4扩展插针,通过附带的USB4扩展卡就可以提供40Gbps传输速度与快充功能。网络部分,主板提供了Marvell AQtion万兆网卡、Intel 2.5千兆网卡与WIFI 7无线网卡,方便创意设计工作者或专业用户快速传输大体积工程文件和素材。

  作为工作站主板,Pro WS TRX50-SAGE WIFI还配备了ASUS IPMI扩展卡,配备专业Ethernet-to-BMC芯片,从而实现服务器级的远程控制,为统一管理与维护提供了可能。

  芝奇T5 Neo DDR5 6400 32GB×4 R-DIMM内存套装支持EXPO技术,因此很显然是专为AMD高性能工作站打造,而它支持的On-Die ECC + Side-Band ECC双重纠错功能无疑能大幅提升工作站的可靠性与数据准确性。用料部分,这套内存配备了16层PCB板,每条内存搭载了两个额外的TVS二极管与一根保险丝,可提供更好的信号稳定性与电压保护功能。此外,它还搭载了温度传感器,用户可以实时监控内存工作温度。内存上搭载的暂存频率驱动芯片(RCD)则可以让内存在高负载工作时依然保持信号完整、提供可靠的稳定性。

  为了方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AMD锐龙线X处理器的强大性能,我们还使用了Zen5架构消费级旗舰锐龙9 9950X(解锁功率限制)与之进行比较,性能测试部分两颗AMD锐龙线X都使用默认TDP设置。接下来就进入实战测试环节吧。

  首先来看看基准测试部分的情况。在针对3D模型渲染输出的Cinebench R23里,AMD锐龙线分的多线核对应型号开启PBO后才能触及到的水平了,相比消费级的锐龙9 9950X更是提升了154%之多。AMD锐龙线X的Cinebench R23多线%。Cinebench 2024的情况也差不多,两者分别相对锐龙9 9950X提升了167%和68%。V-Ray和Corona 10的情况也和两个Cinebench测试相仿。在Blender渲染测试中,AMD锐龙线X的优势就更夸张了,AMD锐龙线倍左右,AMD锐龙线倍,HEDT平台对上消费级平全就是碾压。7-Zip也是典型的多线程应用,AMD锐龙线倍水平。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实际使用中的生产力性能表现。在Houdini中进行火焰解算,AMD锐龙线X的完成速度分别达到锐龙9 9950X的两倍和1.6倍,而在Fluent流体仿真测试中,AMD锐龙线X的完成速度分别达到锐龙9 9950X的2.67倍和2.26倍,优势非常夸张。在3Ds Max 2025中进行实际渲染,AMD锐龙线X的完成速度分别达到锐龙9 9950X的2.88倍和1.89倍,这已经超过了前面基准测试中3D渲染输出类项目的优势,可见实战中两款AMD锐龙线X性能更加强悍。SpecWorkStation测试项目很多,我们这里选择了一些与处理器相关的项目进行对比,AMD锐龙线X在大部分项目中都相对锐龙9 9950X有三倍/1.9倍左右的优势,而Spec Fore Maya 2024的CPU光追渲染项目结果也是如此。此外,由于视频剪辑类应用目前还无法完全充分利用到AMD锐龙线X的超多核心,所以像是Ae、Pr和Davinci的测试项目其实受单核频率的影响更大,因此AMD锐龙线X在这些项目中的差异不大。

  我们也用去年AMD锐龙线X首发测试的数据来对比了一下,看看相对上代同核心数的型号,AMD锐龙线X的提升有多大。能够正常的看到,得益于Zen5架构带来的IPC提升、SoC内存控制器的改进,AMD锐龙线X基准测试的综合成绩领先AMD锐龙线%,而AMD锐龙线X大约领先AMD锐龙线%,这样看来其实也是非常符合Zen4到Zen5架构升级的幅度的。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解算这类应用中,AMD锐龙线X的提升尤其大,AMD锐龙线X甚至和核心数比自己多一倍的AMD锐龙线X都快差不多了,可见Zen5架构确实强大。

  AMD锐龙线W,在默认TDP设定下满载运行Cinebench R23多线程测试时全核平均频率大约为4.1GHz。在解锁功率限制后,满载功率可以冲到700W以上,此时的Cinebench R23多线%之多,Cinebench 2024多线%。此时我们打开PBO并启用曲线优化,在降压之后运行Cinebench R23多线程测试全核平均频率飙升到5GHz出头,峰值功率更是高达935W。此时Cinebench R23多线程得分相对默认设置大约提升了25%,Cinebench 2024多线线程的AMD锐龙线X来讲,开启PBO确实可以获得极大的性能提升,不过对主板供电的需求也会剧增。

  AMD锐龙线W,在此设定下满载运行Cinebench R23多线程测试时全核平均频率大约为4.7GHz,考机温度大约80℃。解锁功率限制之后,满载功率超过500W,此时运行Cinebench R23多线%。打开PBO并启用曲线)之后运行Cinebench R23多线程测试,全核平均频率飙升到5.3GHz水平,满载功率达到543W,成绩相对默认提升了大约12%,也是非常可观的。当然,曲线的降压,可见这颗处理器的体质也是非常出色的。从前面的测试可以看到,解锁功率限制和开启PBO后,两颗AMD锐龙线X处理器都可以获得可观的性能提升,为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使用体验与工作效率,高效的Zen5架构、4nm的领先工艺功不可没。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AMD锐龙线X系列将架构升级到了Zen5,IPC和能效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还加强了IOD,能支持4通道DDR5 6400 R-DIMM内存,提供更高的内存带宽。从前面的测试可以看到,两款AMD锐龙线X处理器在各种专业应用中都提供了远超消费级旗舰处理器的性能,特别是在吃多线D设计、仿真类应用中,最高甚至能提供三倍的效率,可以说在HEDT这个领域保持了绝对领先的地位。此外AMD锐龙线条可自由配置的PCIe通道,方便扩展更多的显卡或其他功能卡,

  其实,上代锐龙线程撕裂者早已经远超竞品,但AMD并没有因此停止前进,依然在力求超越自己,AMD锐龙线X的升级幅度有目共睹的巨大,对于专业用户和内容创作者来说,搭载AMD锐龙线X系列的高性能工作站就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更令人振奋的是,接下来AMD处理器还有Zen6、Zen7架构的进化路线,这也就意味着竞品已经很难再跟上AMD的节奏,AMD的领军者地位在这条赛道上已经无法撼动。

  AMD锐龙线元,售价的后三位刚好与处理器型号对应。从前面的测试也能够正常的看到,AMD锐龙线X相对上代同核心产品的综合性能分别提升了大约16%和14%,而首发价格却分别大幅下调了5019元和5029元,可以说性价比暴增。考虑到两代产品都使用的是sTR5接口,因此上代老用户都可以无缝升级到AMD锐龙线X,从而节约了更换主板的成本,从这点来看AMD能够说是诚意满满。

  AMD锐龙线日在各大平台开售,希望打造旗舰级高性能工作站的用户,可以着重关注。发售提示

  演唱会偷情事件男主正式起诉酷玩乐队:因为视频疯传,不仅让他丢了工作,也彻底毁了他的生活

  只因上车排队,横滨站惊现持刀伤人——中国籍35岁女嫌疑人:等律师来了再说

  日本新娘预定的婚纱,被三上悠亚穿走拍照,新娘怒怼「被OO穿了!」,全网吵翻了

  乘龙卡车回应对撞试验“撞不过理想i8”:每辆车都经严格质检,会继续跟进此事

  第一 PCIe 置于首槽位,华硕推出 TUF B850M“二代重炮手”主板

  搭五代EA888发动机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8月1日上市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